身在印度:與Odissi舞蹈相遇
- 編輯台
- 2018年4月10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18年6月15日

文/ 王昱程(文字記錄)
我們工作的基地位於孟買珠湖的一所古典藝術教育機構,Sangeet Mahabharati;教室地板是以碧綠色石磚鋪設,沒有拋光,平滑乾淨,踩起來不會冰冷。Odissi的課程永遠是以Namaskar(禮敬)起始,感謝大地成就了我們的舞蹈。在我們對於課程安排逐漸熟悉以後,每當Dakshakaji開始念誦Namaskar的Bol(音律),就有一種沉靜的力量,牽引著一種好奇和期待挑戰的心情,巴魯尤其喜歡揣摩這段音律,也許對於大地禮敬的心情,正是兩團最深刻的共鳴之一。
Odissi Dance的踩踏關乎節奏,音律便是學習此舞的基本功夫,以正統的學習方法而言,短暫的到訪幾乎是不得其門而入的。Dakshaji設計的課程從Odissi Dance的精隨,兩大基本技巧Chouka與Tribhangi開始,這是有非常嚴謹規範的古典技巧,從腳掌的間隔、蹲姿、軀幹、手勢等都有嚴格規定,在第一堂課,大家便發覺光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就需要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思考與小肌肉的控制。當我們再更進一步,就發現彎曲的身體會自然地達成平衡,以Tribhangi(三道彎)姿勢而言,從頭、軀幹、骨盆到膝蓋必須形成一個靜態平衡,Dakshaji要我們不過度控制肌肉,而是放鬆地讓身體處在這個結構上找到平衡,當重心坐在右側,身體的彎曲弧度和面向的角度就要分配重量來達成平衡,就連眼神的方向都影響著全身。隨著手勢與動作的變化,細緻的調整自然需要小肌肉的控制,而動作啟動後,腳步和重心自然牽引了軀幹擺動,整體而言,Odissi 舞蹈就是無法拆解的動態平衡系統。
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限度,要學習一種完全陌生的舞蹈果然不易,路之分享自己的學習目標並非要精準,而是仔細地觀察Dakshaji和舞者們的身體。有點像是當初Dakshaji向Guruji(重建Odissi Dance的第一代大師,Kelucharan Mohapatra)學習舞蹈的過程,學生必須住進老師家中,所有的學習都由觀察而得,因為貼近生活而能直接地感受到老師的精神。這份觀察也包含敏銳地覺察自己身體的變化,也許我們可以把節奏、踩踏、重心與動作之間的配合當作是細緻編排的程式碼,一旦成功輸入身體,就能夠在Odissi Dance的框架下感覺到自由流暢。
自由而流暢並非讓人想到古典舞蹈會第一個進入腦海的詞彙,尤其每當投入印度知識的資料之海時,時常會發覺印度知識體系專擅將事物做細細地區辨再加以分析,就像是Odissi Dance將身體細緻拆解,仔細一想,他們有種意圖窮盡所有可能的浪漫。觀賞Odissi舞者的表演會著迷於他們對身體產生空間的細緻處理,配合著節奏和旋律,詩句或是故事,忍不住心嚮神往。但實際上Odissi Dance嚴格的規範還不只身體技巧而言,小到節拍計算、課程安排到舞碼順序,甚至是舞作所使用的技巧比例也有一定的規則可循。其中一個最基本的規則就是回到原點:在節奏的計算上,最後一拍一定會回到一小節的第一拍;課程規上,每次上課一定從Namaskar開始,Namaskar結束。以我們學習的舞碼《Sthayi》而言,它是將Chouka與Tribhangi基本技巧加以結合的舞碼,兩種技巧的比重就有一定規範。以內容而言《Sthayi》是屬於沒有敘事成分的純肢體舞蹈,它出現的順序就會是在祈福舞蹈之後,敘事舞蹈之前。
若提到Odissi Dance,就必須提到舞者豐富的Abhinaya(粗略可視為臉部表情,而更接近原意的翻譯應為「引領觀眾進入舞蹈的過程與感受的方式」,在《Natya Shastra》當中還有進一步細分。),Abhinaya最能夠帶出Odissi Dance之味,也是Dakshaji一直想跟大家分享的奧迪西舞蹈元素。終於在工作坊最後一天,她先從識別男女腳色的手勢開始,講起了《Gita Govinda》當中,Krishna與Radha的故事,她扮演起Radha,趁著夜深時刻,婆婆和小姑都已入睡,呼求摯友把Krishna帶來身邊;我們接著透過螢幕觀賞Guruji的演出版本,師徒一脈相承卻長出各自的味道,到了學習呈現的晚上,我們又觀賞了三位Dakshaji的弟子:Namrata、Siddhi、Subrata一同演出的版本。
稍微介紹一下《Gita Govinda》,這是一位約莫活在西元十一、十二世紀的詩人Jayadeva,為Krishna與Radha的感情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描寫祂倆之間的愛戀合歡、猜疑忌妒與種種難關。Dakshaji分享Krishna與Radha的結合在印度哲學當中,代表著兩個靈魂的合而為一,神聖且永恆,並為生命帶來解脫,而Krishna身邊的愛慕者與Radha的婚姻都是這份愛所需克服的重重關卡。Jayadeva的作品深深地影響著奧迪西舞蹈與音樂的發展,在起源地Odisha的寺廟內多有描繪Krishna與Radha故事的壁畫,奧迪西舞蹈的創始者Guru Kelucharan Mohapatra,就為這二十四首「Ashtapadi」(《Gita Govinda》的書寫格律,一首有八對對聯。)重新編排舞蹈,是為奧迪西舞蹈的經典舞碼。
觀賞了Guruji、Dakshaji與Namrata、Siddhi、Subrata對於同一支舞碼的詮釋,顯現舞者們各具特色的味道,間接展現了Odissi Dance所能包容的自由。其實二十世紀開始重建的Odissi Dance,對於接受外在文化的影響非常開放,Dakshaji自己對於萬事萬物充滿好奇並且包容,無疑就是我們在進行文化交流時的學習榜樣。來到印度的蒂摩爾古薪舞集把這些觀察和在部落學習與創作的經驗交相思考,以討論、舞蹈甚至歌唱作出急智的回應,促成這場火花不斷的相遇。
コメント